發布時間:2022-04-29 08:30:29
來源:中衍資訊
化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氮肥、磷肥、鉀肥和復合肥為四大主要品種。肥料,或稱作物營養產品,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是糧食的“糧食”,在促進糧食和農業生產發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施肥是提高農作物單產和品質的重要環節。氮、磷、鉀是作物生長必不可少的三大基礎元素,化肥行業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鉀肥和復合肥四個子行業,產業鏈主要分為“原材料-基礎肥生產-二次加工-銷售”等環節。
全球谷物產量、種植面積下滑后恢復緩慢,糧食需求剛性增長與耕地資源有限的矛盾對全球糧食安全提出挑戰。隨著全球人口穩步增長,人們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在不斷增加,而全球耕地面積有限,全球人均耕地面積總體呈現下降趨勢,高品質糧食生產面臨壓力。另一方面,受糧食價格長期低位橫盤等因素影響,全球主要糧食作物種植意愿下降或增速放緩,產量和種植面積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且恢復緩慢。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數據,2018年,全球谷物產量為29.07億噸,同比下降1.86%;種植面積為7.24億公頃,同比下降0.6%,隨后緩慢回升;2015年以來,全球小麥、大豆、玉米、大米/稻谷等主要作物種植面積或產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
圖1. 全球谷物產量和種植面積
全球糧食價格持續上漲,化肥行業景氣度見底回升。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糧食安全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2017-2019年全球糧食種植面積下降引發的糧食危機或也在顯現,加上2021年美國、巴西等農業大國發生干旱災情,而國內華北地區則在秋收時節遭遇了近5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導致全球糧食價格一路上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2020年7月以來,全球食品、谷物價格指數保持上漲,2021年7-8月小幅下跌后延續上漲趨勢,2022年3月全球食品、谷物價格指數分別報159.30、170.10點,較2020年7月漲幅分別達到70.92%、75.54%。糧食價格高位背景下,種植產業鏈景氣度明顯回暖,農民種植意愿上升,帶動農資消費需求量價齊升。俄烏沖突背景下,全球糧食價格繼續強勢上行,海內外化肥價格差異較大。鉀肥作為化肥行業中的“奢侈品”,可以有效提升作物產量與整體品質。由于鉀資源分布不均所導致的全球產量分布較為集中的問題,當前全球鉀肥定價話語權掌握在Nutrien、美盛、白俄羅斯鉀肥、烏拉爾鉀肥、K+S和ICL六大巨頭手中。雖然我國鉀資源豐富,但具有經濟價值的可溶性鉀資源較為緊缺,因此我國目前難以實現鉀肥的自給自足,進口依賴度仍然較高。但伴隨著海外中資鉀肥項目的逐步投產,我國對外企鉀肥依賴度過高的問題有望逐步緩解。此外,鉀肥需求在多因素推動下中長期將穩步提升,2020年至今鉀肥價格也因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等因素迅速抬升。據iFinD數據,2009年以來我國鉀肥施用比例(鉀肥施用量與氮肥施用量的比值)持續攀升,印度和美國的鉀肥施用比例則相對處于波動平衡狀態。截至2019年,國內鉀肥施用比例約.5,印度每公頃耕地的印度的鉀肥施用比例明顯低于中國和美國。前文我們也有提及印度每公頃耕地的糧食產量遠低于中國與美國,除氣候條件、種植技術等因素以外,鉀肥施用比例較低或許也對印度單位面積耕地的糧食產量造成了負面影響。近期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地緣政治沖突的升級也為全球鉀肥供應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除白俄羅斯外,俄羅斯同樣也是全球鉀肥的主要生產出口國之一。根據Wind數據,2021年俄羅斯鉀肥出口量約為1190萬噸,同比增長24.2%,出口量位列全球第三。此外,2014-2019年俄羅斯的鉀肥出口量占全球鉀肥消費總量的24%-32%。俄烏沖突加劇后,歐盟已批準了包括全面禁止進口俄羅斯鉀肥等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同時俄羅斯已被剔出SWIFT系統,俄烏沖突或將導致俄羅斯面臨來自北約及其他國家的進一步制裁,使得全球鉀肥供給進一步收縮??梢灶A計2022年全球鉀肥仍將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進而將推動鉀肥價格的進一步上漲或促使鉀肥價格維持高位震蕩狀態。對我國而言,氮肥在化肥中占據大部分比例,而尿素是主要的氮肥品種,我國尿素產能以煤頭尿素為主。西方國家主要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合成氨和尿素,基于我國多煤貧油缺氣的能源結構,我國煤頭尿素產能占比達到70%以上。我國氮肥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南提出到2020年合成氨產能控制在7,850萬噸、氮肥產能控制在6,100萬噸、尿素產能控制在8,250萬噸。據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底,國內氮肥、合成氨、尿素產能分別為5,428萬噸(折純氮)、6,619萬噸(實物量)、6,668萬噸(實物量),較2015年分別下降10.3%、12.1%、17.3%,行業去產能效果十分顯著。據卓創資訊統計,2021年我國合成氨產能7,100萬噸,尿素產能7,193萬噸,行業產能利用率均穩步提升至70%以上。國內尿素非農需求占比提升,出口數量自2019年起穩步回升。近年來,國內合成氨下游消費整體呈現“減肥增化”的轉型趨勢,即農業消費量緩慢下降、工業消費量逐年增長,有效拉動了國內氮肥表觀消費量的增加。據卓創資訊統計,2021年我國尿素表觀需求量為4,910.10萬噸,2017-2021年的年均復合增速為0.95%。國內尿素需求主要為農業化肥,據卓創資訊統計,2021年國內52%的尿素為直接的農產品用肥,14%用作與磷肥、鉀肥等復配為復合肥使用;非農業領域,尿素以生產三聚氰胺、尿醛膠以及用于脫硫脫硝等為主,廣泛用于人造板、三聚氰胺和車用尿素等工業領域。隨著國內三聚氰胺產能增長、化肥行業減肥增效的不斷推進,尿素在農業領域的需求占比有所下降,非農需求占比呈上升趨勢。出口方面,我國主要出口尿素、磷酸銨、硫酸銨等氮肥主流產品,據海關總署數據,2015年國內氮肥出口(實物量) 達到歷史最高值2,013.12萬噸,此后我國氮肥出口量一直下降,直至2019年開始穩步回升,2021年出口尿素545萬噸,進口尿素54萬噸。據海關數據統計,我國3月尿素出口6.56萬噸,1季度一共出口30.27萬噸,雖然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9.99萬噸,短期出口仍難以大幅放量。另外,本周印度IPL公司補招標采購7.8萬噸尿素,新印標預計下周末發布,IPL可能采購超過100萬噸尿素。此次印度補招標和新印標均可能會刺激我國部分尿素出口。從我國具體施肥月份看,每年的6-7月為國內玉米最大的底肥和追肥旺季。其中,南方玉米最大的追肥期是6月,北方玉米最大的追肥期是7月。進入4月以來尿素的工農需求受部分地區疫情影響較大,物流運輸受阻但邊際已經出現明顯好轉。盡管長期包括尿素在內的化肥景氣度向好,在國內追肥旺季作用下短期尿素2209合約或寬幅偏強振蕩,不過在尿素出口尚未完全放開之際國內尿素價格上行空間或較為有限,因此,建議投資者觀望或逢低做多為宜,嚴格止損。